創立7年來,生華科創造了不少奇蹟,它不僅專攻First in Class(首創新藥),也是生技業中,少數以國際機構的經費資源來贊助自身臨床開發的公司,在持續獲國際重磅機構青睞下,生華科也奏出台灣生技產業的新樂章!
生華科總經理宋台生表示,新藥開發最關鍵的選題,最好是利用國際資源,如此不僅有資金挹注,也能加速臨床開發。目前生華科開發6個適應症品項的開發案,乳癌、血癌和兒童腦癌都已獲國外機構補助,且臨床都已分別到一、二期了,公司現每年整體含研發費用約1千萬美元,相較於其它新藥公司平均約在3,500~6,000萬美元,生華科用最少的錢創造最大的效益。
宋台生說,「先求有再求好」,以乳癌新藥CX-5461來說,針對的是後線已經有抗藥性的患者,CX-5461聚焦是先延長這些患者的生命,而不是要去搶攻前段的市場,等到新藥開發成功,才會去考慮一、二線用藥市場。
這次獲得史丹佛醫學院Dr. Purzner青睞,CX-4945打敗了數千個化合物被欽選為兒童惡性腦瘤-髓母細胞瘤(Medulloblastoma)人體一/二期臨床試驗,也是史丹佛大學醫學研究團隊和美國「兒童腦瘤聯盟」找上門來,並提供超過300萬美元經費補助。
報導連結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80524000244-26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