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抱歉,您的瀏覽器過於老舊無法閱讀網頁內容的需要,請更新瀏覽器或安裝 Google Chrome.

新聞

Genet

一個病患的數據告訴你?

我們根據生華科最近法說簡報、國際媒體報導、專訪等整理一些資訊與讀者分享。
 
癌症治療上顯現安全性無虞
新冠病毒治療研發顯示可殺死病毒
第一個COVID-19病患治療康復意義
回想1/31發表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的一篇研究指出:
如果以台灣為念 請給予掌聲 不是噓聲
 
生華科(6492)開發中新藥CK2抑制劑Silmitasertib (CX-4945),因為具抑制新冠病毒複製、感染以及可減緩引發免疫風暴的雙重機制,近日成為治療新冠肺炎潛力藥物備受國際生醫界矚目。
 
癌症治療上顯現安全性無虞
 
1. 這個開發中新藥也已經在多種癌治療的臨床試驗,進入三項人體癌症臨床試驗,其中膽管癌臨床已經進入二期,藥物安全性無虞。
 
2. 同時也和史丹福醫學院合作用於兒童惡性腦瘤在2019年七月啟動臨床收案。
 
新冠病毒治療期刊: 可殺死病毒
 
1. 3月,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發表的一項研究發現,Silmitasertib可調控及抑制受感染宿主細胞中蛋白激酶CK2的活性,降低應激顆粒 (Stress Granule)的分解,創造宿主細胞具更佳的抗病毒環境,阻斷病毒傳播,降低宿主細胞感染。
 
2. 6月,美、德、法、英等國組成的80人跨國頂尖科學家最新發表了一項重磅新冠病毒研究發現,生華科CK2抑制劑Silmitasertib進行測試,實驗結果Silmitasertib完全殺死了所有的新冠病毒而且效果明顯優於Gilead的Remdeivir瑞德西韋。
 
不過在新冠病毒上的研究還在試驗式的階段,缺乏人體試驗的數據。這次與美最大醫療機構之一的Banner Health在八月向美國FDA提出緊急人體臨床試驗(Emergency IND, EIND)申請,「馬上」就獲得FDA緊急核准進入臨床試驗。(所謂緊急就是現在找不到適當的藥來治療這世紀病毒)
 
第一個COVID-19病患治療康復意義  (有了人體治療數據!)
 
1. 在加護病房的這位64歲的男性,在美國時間8月16日首度確診,8月20日在BannerHealth二度確診並在當天住院且開始持續接受高壓氧氣治療。患者病況危急,曾經接受過5種藥物治療包括 Remdesivir (瑞德西韋), Dexamethasone(地塞米松), Ceftriaxone(一種抗生素),Azithromycin (一種抗生素)和 Enoxaparin(抗凝血劑) 。因為病情沒有好轉,在沒有其他藥物選擇下,患者同意使用生華科新藥Silmitasertib。
 
2. 8月29日接受第一次給藥Silmitasertib治療,,根據病況紀錄,患者對Silmitasertib的耐受性良好,患者在第一次給藥治療後就可脫離氧氣設備、正常自主呼吸。治療進入第4天,患者幾乎已和健康人一樣,臨床主持醫師評估患者已經達到出院標準,治療第5天患者已經完全康復,預計在美國時間9月3日出院。
 
回想1/31發表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的一篇研究指出:
 
1. Gilead的Remdesivir瑞德西韋用於治療美國首位確診者,發現在治療後的第二天發燒消失,並且開始感覺好些,這雖然是單一案例但結果令人鼓舞。
 
2. 全球包括中國也積極展開大型的臨床試驗,台灣也很興奮的趕在2月底表示將加入這個臨床試驗,同時政府也向台灣民眾表示大家要安心,會有瑞德西韋Remdesivir藥物。
 
3. 8月底,瑞德西韋RemdesivirFDA擴大瑞德西韋(remdesivir)緊急使用:不只重症患者 所有確診之住院患者均適用。
 
其臨床試驗的數據:
甲、 接受瑞德西韋治療的患者所需的平均康復時間為10天,接受安慰劑的患者則需要15天,此差異具統計學上的顯著差異。
乙、 接受瑞德西韋臨床症狀改善的機率有顯著性提升。然而,接受投藥10天的患者雖然臨床症狀改善的機率較高,但並無統計學的顯著差異。
 
如果以台灣為念 請給予掌聲 不是噓聲
 
結論: 雖然生華科新藥Silmitasertib治療新冠是一個病患的案例,不過五天康復出院優於瑞德西韋(remdesivir)的十天,時間縮短了一半,這對無藥可醫的COVID-19重症病患來說,不但可救命,更顯醫療資源高效使用,當然後續還需要更多病患或是更大臨床試驗來驗證,但已經屬可喜可賀,尤其這樣的成績將引來更多國際醫療機構的合作,讓後續病患招募更順利。
 
這COVID-19說真的現在還看不到真正有用的"特效藥",希望就像當初在1/31 Gilead的Remdesivir瑞德西韋首位確診者治療的結果,全球都給予掌聲,大家應該以鼓勵的心來支持台灣研發,畢竟這是國內的研發如果成功,不但可以揚名國際,更再也不用"求"國際施予藥物支援。
 
BannerHealth醫療機構之前也收了很多COVID-19病患,醫生對治療病患有其豐富經驗,相信不會少於防疫最優台灣的醫院和醫生,今天這個在BannerHealth的重症案例是台灣自行研發新藥在COVID-19治療的首例,也較國際大廠Gilead的瑞德西韋(remdesivir)可以縮短一半的住院時間,消息傳來生華科美國研發中心,負責臨床計畫的生華科醫務長宋佳恩醫師與研發人員抱著又哭又笑整整十五分鐘,所以雖是單一案例,無論是否"命好",無論最後結果如何,現在我們都應該給予掌聲,不是噓聲,同時台灣政府也應該協助這研發的發展並展現國際知名度。
 
至於治療藥物與疫苗的"競爭",未來幾年疫苗也許還不能滿足大多數人,同時疫苗保護抗體可以維持多久,三個月? 多少人可以產生抗體,都還未知? 有多少人願意去注射這新穎且不斷變化病毒的疫苗? 在可以預期的未來,隨著COVID-19檢測越來越普及,重症者治療藥物的需求還是很熱! 

報導連結
http://www.genetinfo.com/investment/featured/item/41375.html